0%

“悬梁刺股”不如“乐此不疲”

“悬梁刺股”不如“乐此不疲”

正文

大学四年中,我有了许多新的感悟。其中,我认为最重要的一项收获是:与其“悬梁刺股”般督促自己艰苦地奋斗,不如在任务中寻找令自己快乐的成分,从而乐此不疲地达成目标。我在大学中印象最深刻的两段经历印证了这一道理。

一、因为热爱,所以成功

第一段经历是我在大一暑假参加的算法竞赛集训。当时,我有幸受到了学长学姐的邀请,提前加入了集训队。我既要和其他大一同学一样,学习新的竞赛知识,又要和其他高年级集训队的同学一起参加模拟赛。作为大一的学生,我要每两天上一次课,每次完成数十道习题;作为集训队的一员,我每周要参加四场训练赛,每场比赛持续五小时,赛后还需要回顾比赛中没写出来的题目。在旁人眼中,我每天都要完成大量的题目,日子过得十分辛苦。然而,我自己知道,我从小就不是一个刻苦的人。我之所以能每天坚持写完那么多题目,是因为我乐在其中。当我思路深陷泥潭,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解题之道时,屏幕上一行行的“答案错误”就仿佛是对我的付出所发出的一声声嘲笑;而当我柳暗花明,总算把题目解出来时,屏幕上那一行“答案正确”就是对我最好的盛赞。这句对我的赞美,胜过了之前所受的所有嘲笑,让我收获到了极大的成就感。我享受学习新算法时的恍然大悟,享受想题时的冥思苦想,享受解题失败后的心烦意乱,享受解题时的灵光一闪,享受题目最终通过时的开怀大笑。我热爱算法竞赛的一切。

正是因为我对算法竞赛的这份热爱,让我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大量的习题,竞赛水平突飞猛进。在暑假集训前,由于我在高中没有竞赛基础,我的水平在同年级中算不上拔尖。而集训结束后,我的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,在大大小小的比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暑假结束后,在程序实践课的期末考试中,所有同学要求组队在两个小时里完成五道题目。我单人参赛,50分钟不到就以全年级最快速度写完了所有题目。之后,我首次参加正式的算法比赛,我们团队获得了银牌。一个月后,我参加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。凭借着我通过的一道中等难度的题目,我们队伍拿下了北理2018年第一块算法竞赛金牌。

我在算法竞赛中获得的金牌,为我带来了许多利益上的收获。但是,在参与算法竞赛中最令我难忘的经历,不是登上金牌领奖台的那一刻,而是我大一暑假集训时,那乐在其中的每一天。我的热爱为我带来了成功,但我不是为了获得成就而去热爱,而只是单纯觉得参加竞赛很有趣而已。在参加算法竞赛的过程中,我不仅每天都过得十分开心,更是学会了一个道理:热爱自己的事业,能够取得成功。

二、抛开压力,寻找目标

第二段经历是我在大三暑假开始参与的研究项目。我和另一位同学一起,在本校明振军老师和与本校有合作关系的Farrokh,Janet教授夫妇的指导下进行科研。两位外国教授不仅学术成果斐然,更是善于教学,他们的许多学生已经成为了教授。现在,这两位教授年事已高,却依旧思路清晰、逻辑缜密,还心胸宽阔,毫无保留地指导着各个国家的学生。他们不仅在科研上指导我们,还常常分享生活和学习的心得。有一次,我们向他们请教,在和同龄人的竞争中感到压力太大怎么办。Farrokh教授回答道:“时常保持快乐。成功的人不一定快乐,但快乐的人总能成功。我喜欢我的事业,我做着我喜欢的事情,别人的成就又与我何干呢?我每天勤恳地工作,是因为我热爱我做的事情啊!”

教授的一番话点醒了我,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。在遇到这两位教授之前,我就已经参与了一些科研项目。但是,我感觉自己付出了很多时间与心血,却一直没有什么收获。回过头来一想,我之前参与科研,只不过是为了发论文,提升自己的背景,获取利益而已。我根本没想清楚为什么要去参与科研,只会关注有没有产出,所以参与科研时感到十分辛苦,却又毫无收获。我根本不喜欢我正在做的事情。

我参与的暑研课题离我的专业比较远,导致我对这个课题并不是很感兴趣。但是,在这次的科研项目中,我开始转换思维,试图去发掘这个科研项目中令我感兴趣、能让我有动力去奋斗的目标。结果,还是两位教授的教诲帮助了我。他们告诉我,科研不一定是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。发掘一些新的知识,能给其他研究者带来启发,这就够了。因此,我确立了我在这次科研中要达到的目标:做为本科生,想做出太大的创新十分困难。不如提出一些简单的创新点,并尽可能给别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灵感。确立了能让我获得成就感的目标后,我在毫无压力的心态下投入到了这个科研项目中,最终完成了一篇论文,该论文目前正在投稿中。在这段经历中,我并没有像算法竞赛一样那么热爱我正在从事的工作,但我依旧去挖掘任务中能让我感到兴奋、愿意为之奋斗的因素。最终的结果证明,在压力下为了功利匍匐而行,不如看向远方,慷慨高歌着踏步而行。

三、不再“努力”,快乐人生

我的算法竞赛经历,让我明白从事自己所热爱的工作,能够既享受过程,又收获成功。我的暑研经历,让我明白哪怕是面对自己不是很喜欢的事情,艰苦地奋斗依旧比不过为了任务中某个热爱的成分而奋斗。但是,我的收获和大部分人的认知有所出入。从小到大,我们都被灌输了要努力学习的概念,也听过种种因努力而成果的例子。诚然,是有很多人凭借着过人的意志,在艰苦的奋斗后取得了成功,比如“头悬梁,锥刺股”的故事。但是,又有多少人倒在了正在努力的路上呢?我们不得而知。从另一个角度来讲,什么是成功呢?在人生的一站中凭借辛苦的努力取得成功,是否又能在下一站成功呢?什么时候能停下来,欣赏人生的大好风景呢?努力,本来是表示尽力去完成一件事,引申为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。然而,在诸多艰苦奋斗事迹的渲染下,努力成了抑制自己的欲望、让自己在一种十分不情愿的态度下,依然拼尽全力去做事的代名词。这种对于“努力”的阐释,完全是自相矛盾的:自己都感到辛苦,说明自己的内心根本不认同自己正在做的事情,那哪里来的动力去把事情做好,取得更高的成就呢?因此,在目前从事的事情中感到辛苦的人,要么是因为无法失败而勉强自己

,把任务以最低的标准达成,要么是为了诸如功名的其他目标而强迫自己奋斗,在达到短期目标后就会立刻抛弃当前这项令自己辛苦的工作。正是因为这种对努力的错误阐释,导致有些人盲目努力,倒在了半路上;有些人通过“努力”获得了一时的成功,却在下一件事情中顺从自己远离压力的本能,放弃了努力;有些人持续地“努力”,一直小有成就,却发现自己的努力是没有尽头的;有些人深谙事故,“努力”一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事情后,开始鼓吹“努力”,通过他人的努力获利。不管每个人经历如何、结果如何,这些所谓压制自己的欲望进行艰苦奋斗的人,在“努力”时是不幸福的。

“努力”的反面,是快乐地从事一件事。保持快乐的心态能否取得世俗上的成功,这难以下一个定论。但是,保持这种心态的人,有着其他层面上的优势。这种优势体现在整个人生的意义上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?简单来讲,就是要让自己过得开心。与“努力”相比,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情,能让人持久地获得动力,同时获得享受。更进一步地,不管当前从事的工作是否热爱,都应该从中寻找一些值得奋斗的目标。人生中,除了成绩、背景、金钱、地位、粉丝、异性缘这些世俗、公认的目标,还有着更多精彩的事物。视频游戏胜利时的一幅画面、沙滩上的一块贝壳、茂密草丛中的一束红花、父母的一声叮咛、久别重逢时的一阵寒暄、对视时躲闪的一缕目光、半夜的一段深思、聚光灯下的一场演讲、求知者抛来的一句提问、万千人幸福的笑脸。这些事物,远比世俗的目标重要得多,更能让人士气高昂地前行。“乐此不疲”的人,不需要在人生的路上休息,因为他们一直是快乐的,更是有意义、无悔的;甚至因为他们对于事情有着更多的投入,反而更容易收获其他人眼中难以企及的成功。

“悬梁刺股”不如“乐此不疲”,这是我从大学中印象最深刻的两段经历中得到的收获。未来,我依然会保持这份信念,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就。“悬梁刺股”不如“乐此不疲”

吐槽与评价

其实,现在我有很多时间了,应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,并发一些博文了。我有好多东西想总结,并且表达、分享出来的。可惜自己太懒了。

这篇文章是为了学校最终的德育答辩而写的。正常来说,我随便写一下糊弄过去就完事了。但是,这篇文章可能可以发表到学校的”前辈经验分享“书刊上,供新生阅读。我十分想向别人分享一些想法,尤其是对于比我年轻、可能会重新走我的一些弯路的人。考虑到我的文章可能会帮助别人,甚至改变他人的人生,我决定认真写一篇文章。

写文章之前,我的潜意识里就已经制定了一些写文章的注意事项(我的大脑的思考能力实在太强,以至于我不需要刻意地思考,就已经制定了完成事情的策略)。一些策略是为了能让文章被顺利录用,一些策略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后辈们。

  • 立意不能过于反常理。显然,抨击学校的不合理制度、告诉大家在大学不应该做些什么的是不允许发表的。但是,如果写一些常见甚至错误的立意,就对他人没什么帮助,我写起来也没劲。因此,我选择了我演讲时最常用的,有点反常理却能让人接受的一个立意:努力学习不如快乐学习。
  • 让审稿的人知道你很厉害。我必须吹一下我取得的成就,告诉审稿人我很强,这篇文章很有参考性。这是我擅长的领域,我在文章中也花五成功力吹嘘了自己一番。
  • 告诉后辈们一些重要的信息。讲大道理谁都会讲,但我特意在文章中写了一些十分具体的东西。聪明的新生会利用文章中提到的信息来提升自己。

同时,文章的字数要求在3000字左右。为了不让自己受到字数限制的影响,我特意没有用word和其他软件,用了看不见字数的记事本来写这篇文章。可谓是殚精竭虑,面面俱到。

制定完了策略后,我就开始写文章了。一开始,我写得非常不顺利,一方面是因为这是篇正式文章,虽然没有题材要求,但还是不能写起来太奔放的;另一方面,文章要花一些笔墨来写事,我只擅长写理和对事情客观而准确的描述,单纯写事对我来说有点不熟悉。结果文章写完,导入word一看,只有2200多字。没办法,我要说的话就这么多,该怎么办呢?

没办法,我开始顺从本心,在文章的总结阶段加入自己擅长的分析说理的文字,瞬间提升了文章的深度,也让文章从各种意义上看起来不够自然了。写完之后,导入word一看,3000字,刚好。我把想说的话说完了,发到博客上了。最终能不能被学校录用我已经不在意了,我已经把我在这几件事上想说的东西都说出来了,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。这篇文章中,我已经对我的这种态度进行了一定的说明。我讨厌无意义的结果,讨厌为了不纯粹的目的花费时间。我的目标是分享有用的经验,我认为这篇文章对后辈有着非常大的帮助。如果因为文章的某些观点不太能够被理解,导致学校不发出来,那我也不愿意去为了迎合审稿人而修改内容。

讲完了我写文章的心路历程,现在来评价一下这篇文章。评价之前吐槽一句,我发现自己的文学素养实在太差了。我有着灵活的思维,天马行空的创意。这不仅仅体现在其他方面,还体现在文学创作上。可惜,我没有足够的文学积累,无法做到用巧妙的方式来表达我的意思。但我清楚地知道,只要我有一定的文学积累,我一定写出具有文学性的文章,即用词优美华丽,却不失内涵,有深意的文字。有时间我会去尝试养成阅读文学书籍的习惯。

文章中前几段描写的是我的两段经历。其中第一段经历确实是我印象最深刻的经历,我也时常与别人分享,两次演讲中都分享了这个经历。第二段经历有点生搬硬凑的感觉,与实际情况有些出入,但为了写文章举例子不得不歪曲了一下真实的情况。这几段没什么出彩的地方,不过没有这些经历的人看完这些经历,应该能体会到一些东西。

后面三段总结段本来是很短的,最后我在放开手脚后往里面加入了很多内容。倒数第三段批判努力的内容我本来想单独用一篇文章来写,从本质上分析原因。可惜我实在太懒了。这篇文章浅谈了努力的部分内容,有一点点深度。当然,写这一段时我非常爽,因为我讽刺了非常多的东西。如果稍微对生活有一些观察,就能看懂这一段具体在讲生活中的哪些现象。

倒数第二段虽然比前一段短,却包含了更多的深意。这里的内容其实已经和本文没关了,应该在另一个主题里提及。但为了让自己写得爽一些,我直接就开始把想写的东西全写了。这一段的内容不知道读起来是不是很奇怪,但内容绝对不是乱写的,而是有逻辑,有一些文字背后的深意的。

总结来看,这篇文章是一篇要提交上去的文章,虽然我认为质量已经足够,但缺点还是很多。文笔不够好,这是自然的。文章后面有点违和,这是由于我为了凑字数,转换了写作思路导致的。评价起任何一种艺术作品来何其容易,但真做起来还是很难的。比如这篇文章,我知道有哪些地方不够好,但就是不好改,甚至我没有能力去改。不管怎么说,我认为这篇文章还算是合格,可以提交上去,也可以发到博客上分享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