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%

吴恩达《深度学习专项》代码实战(十):1.用 TensorFlow 实现简单的 CNN 二分类器

学完了CNN的基本构件,让我们用TensorFlow来搭建一个CNN,并用这个网络完成之前那个简单的猫狗分类任务。

项目网址:https://github.com/SingleZombie/DL-Demos/tree/master/dldemos/BasicCNN

获取数据集

和之前几次的代码实战任务一样,我们这次还用的是Kaggle上的猫狗数据集。我已经写好了数据预处理的函数。使用如下的接口即可获取数据集:

1
2
3
4
train_X, train_Y, test_X, test_Y = get_cat_set(
'dldemos/LogisticRegression/data/archive/dataset', train_size=1500)
print(train_X.shape) # (m, 224, 224, 3)
print(train_Y.shape) # (m , 1)

这次的数据格式和之前项目中的有一些区别。

在使用全连接网络时,每一个输入样本都是一个一维向量。在预处理数据集时,我就做了一个flatten操作,把图片的所有颜色值塞进了一维向量中。而在CNN中,对于卷积操作,每一个输入样本都是一个三维张量。在用OpenCV读取完图片后,不用对图片Resize,直接拿过来用就可以了。

另外,在用NumPy实现时,我们把数据集大小m当作了最后一个参数。而TensorFlow默认张量是”NHWC(数量-高度-宽度-通道数)”格式。在此项目中,我们是按照TensorFlow的格式预处理数据的。

初始化模型

根据课堂里讲的CNN构建思路,我搭了一个这样的网络。

由于这个二分类任务比较简单,我在设计时尽可能让可训练参数更少。刚开始用一个大步幅、大卷积核的卷积快速缩小图片边长,之后逐步让图片边长减半、深度翻倍。

这样一个网络用TensorFlow实现如下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def init_model(input_shape=(224, 224, 3)):
model = tf.keras.Sequential([
tf.keras.layers.Conv2D(16, 11, (3, 3), input_shape=input_shape),
tf.keras.layers.BatchNormalization(3),
tf.keras.layers.ReLU(),
tf.keras.layers.MaxPool2D(),
tf.keras.layers.Conv2D(32, 5),
tf.keras.layers.BatchNormalization(3),
tf.keras.layers.ReLU(),
tf.keras.layers.MaxPool2D(),
tf.keras.layers.Conv2D(64, 3, padding='same'),
tf.keras.layers.BatchNormalization(3),
tf.keras.layers.ReLU(),
tf.keras.layers.Conv2D(64, 3),
tf.keras.layers.BatchNormalization(3),
tf.keras.layers.ReLU(),
tf.keras.layers.MaxPool2D(),
tf.keras.layers.Flatten(),
tf.keras.layers.Dense(2048, 'relu'),
tf.keras.layers.Dense(1, 'sigmoid')
])

model.summary()

return model

tf.keras.Sequential()用于创建一个串行的网络(前一个模块的输出就是后一个模块的输入)。网络各模块用到的初始化参数的介绍如下:

  • Conv2D: 输出通道数、卷积核边长、步幅(要用一个数对表示)、填充方法。
  • BatchNormalization: 做归一化的维度(全填3即可)。
  • Dense(全连接层):输出通道数、激活函数。

根据之前的设计,把参数填入这些模块即可。

另外,TensorFlow维护的是静态图。一种比较简单的建图方法是在第一层里给出input_shape参数,让框架提前算好后续每一层中间结果的形状。

建图成功后,调用model.summary()可以查看网络各层的形状、参数量信息。

训练与推理

有了数据集和模型,用TensorFlow训练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def main():
train_X, train_Y, test_X, test_Y = get_cat_set(
'dldemos/LogisticRegression/data/archive/dataset', train_size=1500)
print(train_X.shape) # (m, 224, 224, 3)
print(train_Y.shape) # (m , 1)

model = init_model()
model.compile(optimizer='adam',
loss='binary_crossentropy',
metrics=['accuracy'])

model.fit(train_X, train_Y, epochs=20, batch_size=16)
model.evaluate(test_X, test_Y)

使用init_model初始化模型后,用compile填入模型的优化器、误差函数、评估指标信息。之后,只要用fit输入训练输入、训练标签、epoch数、batch size即可开始训练。训练结束后,用evaluate输入测试输入、测试标签即可在测试集上评估模型。

TensorFlow的这些函数确实非常方便,这里test_X, test_Y, train_X, train_Y其实都是NumPy里的ndarray,可以不用显式地把它们转换成TensorFlow里的张量。

实验结果

由于数据量较少,20个epoch后模型在训练集上的精度就快满了:

1
2
Epoch 20/20
188/188 [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] - 23s 121ms/step - loss: 0.0690 - accuracy: 0.9776

测试集上的精度就没那么高了:

1
13/13 [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] - 1s 30ms/step - loss: 1.0136 - accuracy: 0.7375

相比前几周用的全连接网络,CNN的效果出彩很多。相信加入更多训练数据的话,模型在测试集上的表现会更好。

另外,TensorFlow的高度封装的函数确实很好用,寥寥几行代码就完成了训练配置、训练、评估。相比用NumPy从零写代码,编程框架的开发效率会高上很多。

下篇文章里,我会介绍本项目的等价PyTorch实现。大家届时可以比较一下两个框架的区别。

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